请求接收与处理模块开发规划

项目 详情
模块名称 请求接收与处理模块
功能描述 1. 接收来自微博WAX平台的竞价请求(Bid Request)。
2. 校验请求参数(如 dspidtoken)。
3. 解析请求数据并确保请求有效性。
4. 处理请求数据,准备数据流转到后续模块(如流量分发模块)。
技术栈 1. 后端语言:Go 语言(由于其高效性和高并发支持)
2. 请求解析:JSON 格式解析,支持其他格式如 XML
3. 参数校验:使用自定义的校验函数或现有库(如 Go 的 validator 包)
4. API框架:Gin(快速处理 HTTP 请求)
主要功能模块 1. 接收请求:接收来自微博WAX的 HTTP 请求。
2. 校验请求:验证请求中的必需参数和签名。
3. 请求解析:解析请求内容(JSON 或其他格式)。
4. 数据处理与准备:准备请求数据,供后续模块处理。
输入数据 1. 请求体:包括广告位信息、用户信息、设备信息等。
2. 必须包含有效的签名(如 dspidtoken)。
输出数据 1. 校验通过:请求数据传递至下游模块(如流量分发模块)。
2. 校验失败:返回错误响应(如 HTTP 400)。
异常处理 1. 请求参数无效:返回 HTTP 400 错误,提示错误信息。
2. 参数缺失:返回 HTTP 400 错误,提示缺少必需的参数。
3. 请求解析失败:返回 HTTP 500 错误,服务器错误。
性能要求 1. 支持 高并发:该模块需要能够处理每秒 23,148 QPS。
2. 低延迟:请求接收与处理的延迟应不超过 50ms。
开发步骤 1. 请求接收:使用 Gin 框架接收 HTTP 请求。
2. 参数校验:验证请求中的必需参数(如 dspidtoken)。
3. 请求解析:解析 JSON 或 XML 格式的请求体。
4. 数据处理:处理请求数据并准备传递给下游模块(如流量分发模块)。
测试策略 1. 单元测试:测试每个功能模块(如参数校验、请求解析)。
2. 集成测试:测试整体请求接收、解析与校验流程。
3. 性能测试:使用负载测试工具(如 JMeter)模拟高并发请求,确保处理能力。
接口文档 1. 输入
- HTTP 方法:POST
- 请求体:包含广告位、用户信息、设备信息等 JSON 格式数据。
2. 输出
- 成功响应:HTTP 200,返回数据处理成功的信息。
- 错误响应:HTTP 400(参数校验失败),HTTP 500(解析失败)。
开发时间估算 1. 需求分析与设计:1天
2. 模块开发:3-5天
3. 单元测试与集成测试:2-3天
4. 性能调优与压力测试:2天
依赖项 1. 微博WAX平台的API文档:确认请求的格式、必需参数、签名算法等。
2. 数据库(如果请求数据需要持久化)。
扩展功能 1. 动态签名校验:如果签名算法发生变化,可以通过配置文件灵活调整。
2. 日志记录:记录每个请求的处理过程,便于后期审计与排错。

详细开发步骤与说明

1. 请求接收

  • 使用 Gin 框架来处理 HTTP 请求。Gin 提供了高性能的路由和中间件机制,非常适合高并发的请求处理。
  • 请求内容将通过 POST 方法发送到指定的路由(如 /api/bid-request)。

2. 参数校验

  • 必须对请求中的必需参数(如 dspidtoken 等)进行验证。
  • 如果 dspidtoken 参数缺失或无效,返回 HTTP 400 错误,并附带错误信息。
  • 可以使用 Go 的 validator 库(如 github.com/go-playground/validator)来校验这些参数。

3. 请求解析

  • 请求数据可能为 JSONXML 格式,使用 Gin 中的 BindJSONBindXML 方法来解析请求体。
  • 解析失败时,返回 HTTP 500 错误,服务器无法处理该请求。

4. 数据处理

  • 对请求数据进行预处理,检查广告位、用户信息、设备信息等内容,确保符合下游模块的需求。
  • 如果数据有效,则将其传递到下游模块(如 流量分发模块);如果数据无效,则返回 HTTP 400 错误。

性能优化与压力测试

性能要求

  • QPS 处理能力:该模块需要能够在高并发下快速接收并解析请求。预计处理量为 23,148 QPS,高峰期可能达到 57,870 QPS
  • 响应时间:每个请求的响应时间应控制在 50ms 以内,确保低延迟。

性能测试

  1. 使用 JMeterArtillery 进行压力测试,模拟高并发请求,验证模块在高负载下的性能。
  2. 测试包括:
    • 请求接收速度:确保能够在高并发场景下及时接收请求。
    • 数据解析时间:确保请求解析过程不会造成延迟。
    • 并发处理能力:验证系统是否能够同时处理多个并发请求。

扩展与冗余设计

  • 高可用性设计:使用 负载均衡 配置,确保请求能够均匀分配到不同的服务实例,避免单点故障。
  • 容灾与备份:在不同区域部署服务,以保证系统的容错能力。